液壓系統(tǒng)故障及解決措施 (一)液壓系統(tǒng)無壓力 系統(tǒng)無壓力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機械元件 1. 泵與電機的聯(lián)軸節(jié)不在一條中心線上 2.聯(lián)軸節(jié)松或出現(xiàn)問題 3.防震裝置出現(xiàn)問題 (對應措施) 1. 重新找中心 2.應緊固或更換聯(lián)軸節(jié) 3. 檢查緊固或更換新件 吸油管路阻力過大 1.出油口過濾器堵塞或自數(shù)過大 2. 吸油管路堵塞或有泄漏發(fā)生 3. 油位太低 (對應措施) 1. 檢查清理或更換合適新件 2.檢查處理 3. 檢查加油 液壓泵 1.泵的防震裝置出現(xiàn)問題 2.泵的最大設定壓力太大 3.轉軸密封或吸油口密封出現(xiàn)問題 4.泵的控制系統(tǒng)紊亂 (對應措施) 1.檢查緊固或更換新件 2.重新設定最大壓力 3.檢查更換新密封 4.重新調整控制系統(tǒng) 供、回油管路 1.供、回油管路松或安裝位置不好 2.回油管咯堵寒或沒有油 (對應措施) 1.檢查緊固管路或重新走管 2.檢查處理或清理 供油管路中的閥 1. 閥因臟物堵塞 2. 閥的節(jié)流或噴嘴太小 (對應措施) 1.檢查清理 2.檢查并更換合適元件 流量、比例控制 1.流量控制閥震動影響到其他控制元件 2.流量過大引起的噪音 3.控制系統(tǒng)紊亂 4.電磁閥因電磁力小或電壓引起堵塞或控制系統(tǒng)故障 5.閥體因磨損或臟物堵塞出現(xiàn)問題 6.系統(tǒng)壓力失控 (對應措施) 1.檢查處理 2.適當調節(jié)流量或比例控制板 3.重新調節(jié)控制系統(tǒng) 4.檢查電磁閥線包及其線路 5.檢查清理或更換新件 6.重新調整壓差控制板 液壓油 1.因油位低或油溫低液壓油粘度大造成吸油困難 2.液壓油臟損壞內部元件 3.液壓油起泡 (對應措施) 1.檢查并處理液壓油 2.更換新油品 3.檢查原因或更換新油品 (二)壓力不足(輸出力和力矩不足) 壓力不足(輸出力和力矩不足)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機械元件 1.電機聯(lián)軸節(jié)磨損 2.液壓泵或電機轉向不對 3. 防震裝置出現(xiàn)問題 4.電機或液壓泵傳動軸上的鍵被剪切 (對應措施) 1. 檢查或更換聯(lián)軸節(jié) 2. 檢查處理 3. 檢查緊固或更換新減震 4. 檢查處理 吸油管路液壓泵 1. 過濾器堵塞或目數(shù)過大 2. 由于磨損,泵的內部出現(xiàn)泄漏 3. 液壓泵控制元件出現(xiàn)故障或控制壓力設定值過低 (對應措施) 1.檢查清理或更換合適新件 2.檢查處理或更換合適新件 3. 檢查處理或重新設定壓力傳感器設定值 供、回油管路 1.供、回油管路出現(xiàn)泄漏 2.管路內部阻力過大或吸油口過濾器堵 (對應措施) 1. 檢查處理 2. 檢查清理或更換新件 供油管路中的閥 1.閥的工作壓力設定太低 2.因閥體或密封件磨損產生的內部泄漏 3.閥體的彈簧損壞 4.閥的型號不對或內部節(jié)流(噴嘴)太小 (對應措施) 1.重新調整設定壓力 2. 檢查修復或更換新備件 3. 檢查更換新備件 4. 更換合適部件 流量、比例控制閥 1. 內部流量阻尼太大產生壓降太大 2.流量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不合理或故障 3. 比例控制閥工作狀態(tài)不對(如零點漂移或壓力設定為零時柱塞不在中間位置) 4. 閥體因磨損而產生的內部泄漏或內部單向閥出現(xiàn)問題 5. 控制閥閥芯卡住造成故障 (對應措施) 1. 檢查處理 2. 重新調節(jié)流量或更換新件 3. 通過調整比例控制板重新調整零點或強制性復位,或檢查壓力傳感器信號 4. 檢查電磁閥閥芯或單向閥或修復更換 5. 檢查處理或更換新件 液壓油 1.粘度劉氏而產生的內部泄漏比較嚴重 2.粘度太高而產生的流量受阻較大 3.液壓油起泡 (對應措施) 1.檢查油品、油溫或更換新油品 2.檢查油溫油品 3.檢查原因或更換油品 其他問題 1.壓力控制系統(tǒng)控制程序出現(xiàn)問題 2.執(zhí)行元件出現(xiàn)故障 (對應措施) 1.通過PC更改、更新控制程序 2.檢查處理 (三) 油缸或馬達緊急動作(壓力和流量波動較大) 油缸或馬達緊急動作(壓力不口流量波動較大)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機械元件 吸油管路阻力過大 1.泵與電機的聯(lián)軸節(jié)不在一條中心線上 2.吸油管路太小或拐彎較多 3.出油口過濾器堵塞或目數(shù)太大 4.吸油管路堵塞或有泄漏 (對應措施) 1.重新對中心 2.適當調整吸油管路 3.檢查或更換過濾器 4.檢查處理 液壓泵 1.變量輸出泵的流量調節(jié)器出現(xiàn)問題 2.泵的系統(tǒng)壓力調節(jié)裝置的背壓閥出現(xiàn)問題 (對應措施) 1.調整或更換新備件 2.檢查調整壓力或更換新備件 供、回油管路 1.供、回油管路緩;中不好或內部阻力太大 2.回油管路過濾器堵塞 (對應措施) 1.檢查調整或清理 2.檢查清理或更換新件 供油管路中的閥 1.管路中閥的遠程控制出現(xiàn)問題 2.管路中的單向閥出現(xiàn)問題 (對應措施) 1.檢查控制線路 2.檢查處理或更換新件 流量、方向控制閥 1.流量控制閥震動影響到其他控制元件 2.流量過大引起的噪音 3.控制系統(tǒng)紊亂 4.電磁閥因電磁力小或電壓低引起堵塞或控制系統(tǒng)故障 5.閥體因磨損或臟物堵塞出現(xiàn)問題,系統(tǒng)壓力失控 (對應措施) 1.檢查處理 2.調節(jié)流量或更換新件 3.通過調整比例控制板重新調整零點或強制性復位,或檢查壓力傳感器信號 4.檢查電磁閥閥芯或單向閥或修復更換 5.檢查處理或更換新件 液壓油 1.液壓油污染 2.液壓油起泡 (對應措施) 1.更換新油品 2.檢查原因 其他問題 1.在輸出端沒有足夠大的反作用力(如降壓噴嘴、減壓閥) (對應措施) 1.考慮更換 (四) 工作時液壓油溫度過高 液壓油溫度過高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液壓泵 1.液壓泵因磨損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2.變量泵的調節(jié)器出現(xiàn)故障 3.液壓泵流量或速度調節(jié)的太大 (對應措施) 1.更換新備件 2.檢查調整或更換新備件 3.重新調整流量 供、回油管路 1.供、回油管路截面積小導致較大的摩擦力 2.管路中的過濾器堵塞 (對應措施) 1.考慮更換新管路 2.檢查清理 供油管路中的閥 1.連續(xù)工作時間過長 2.壓力設定過高 (對應措施) 1.適當停機降溫 2.重新設定壓力 流量、方向控制閥 1.流量設定值過低(經泵回流量太多)或流量控制閥出現(xiàn)問題 2.比例控制閥因泄漏損失較大 3.信號為零時比例控制閥閥芯沒有處于中間狀態(tài) (對應措施) 1.重新調整流量設定值或更換新件 2.檢查、處理比例閥內外部泄漏點及內部單向閥磨損情況 3.通過調整比例控制閥的比例控制板重新調整零點或強制性復位,檢查壓力傳感器信號 液壓油 1.溫度太低而產生的內部泄漏比較嚴重 2.溫度太高而產生的流量受阻較大 3. 液壓油起泡 (對應措施) 1.檢查油品、油溫或更換新油品 2.檢查油溫 油品 3.檢查原因或更換油品 其他問題 1.系統(tǒng)冷卻能力不足或冷卻效率低 2.液壓泵一直處于負荷運轉狀態(tài),液壓泵壓 力定值低于系統(tǒng)壓力閥設定值或系統(tǒng)壓力傳感器(壓力控制開關)設定值過高 3.液壓油量不足 4.冷卻水溫差控制開口比例的流量閥出現(xiàn)問題 5.冷卻系統(tǒng)溫差設定值過高 6.沒有低溫冷卻水或冷卻電機(泵)故障 7.低溫冷卻水溫度過高 8.環(huán)境溫度過高或空氣相對濕度過大 9.列管式換熱器內部結垢 (對應措施) 1.檢查冷卻循環(huán)泵和低溫)令卻水工作狀況,或熱交換器內部結垢清理 2.檢查壓力控制閥電磁鐵是否能夠失電后閥設自動復位 3.適量添加液壓油 4. 檢查閥的工作狀態(tài) 5.調整溫差設定值 6.檢查處理或更換新備件 7.檢查低溫:令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8.采取管路保溫措施 9.檢查清理 (五) 液壓油起泡 液壓油起泡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吸油口 1.吸油管路泄漏 2.油位過低 (對應措施) 1.檢查處理 2.適量加油 液壓泵及回油管路 1. 液壓泵轉軸密封或吸油端密封壞 2. 回油管路沒有浸沒入油中 (對應措施) 1.檢查更換密封件或進行處理 2.采取措施使回油管路浸沒入油中 (六) 液壓油缸動作不正常 液壓油缸動作不正常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見表6。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供油管路 1.管路軟管彈性太大 2.電磁鐵失效 3.比例控制閥發(fā)生泄漏 4.閥體內部臟 (對應措施) 1.重新走管 2.更換部件 3.檢查處理或更換部件 4.檢查清理 其他問題 1.由于密封失效或控制故障造成遠程控制單向閥沒有立即關閉 2.限位開關位置不對 (對應措施) 1.檢查清理密封或遠程控制線路 2.檢查相關限位開關位置 (七) 工作時液壓管路撞擊或震動劇烈 工作時液壓管路撞擊或震動劇烈故障產生原因及解決措施。 故障源 故障產生的原因 解決措施 供、回油管路 1.供油管路容積過大 2.回油管路控制太快 3.回油管路節(jié)流或噴嘴失效 (對應措施) 1.適當縮短供油管路 2.適當調節(jié)流量控制閥 3.檢查調整 |